发布于:2025-02-16 03:53:41 来源:小9直播苹果下载 点击量:14次
2024年的圣诞节上午,按照惯例,我开始给国外的友人们发送祝福邮件,也给老朋友麦克 ∙ 雷恩先生发送了邮件。因为很久没有他的音讯,发完邮件,随手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了他的英文全名,突然在一个葬仪网站上看到了这条信息:Michael Harry Lane,2024年9月6日逝世于弗吉尼亚州弗里德里克堡,享年81岁。
泪眼朦胧,思绪绵延,我开始努力回忆这个人、一本书、以及他对中国和中国海关的一世情谊
麦克 ∙ 雷恩先生,英文全名Michael Harry Lane,1942年10月22日出生于美国费城,从美国海军退役后加入美国海关;在美国海关长期工作,曾经三次担任美国海关副署长、两次担任代理署长,是美国海关现代化的奠基人,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和贸易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获得过罗纳德 ∙ 里根总统颁发的“杰出公共服务奖章”;退休后在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内机构担任海关现代化和贸易便利化领域的高级顾问;出版有国际海关和国际贸易领域的权威经典著作《海关现代化和国际贸易高速公路》。工作之余,他喜欢网球、登山等户外运动和国际旅行,育有一子两女。
回想起来,我和麦克 ∙ 雷恩先生的友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我还在海关总署工作。1998年冬天,我偶尔在世界海关组织的季度出版物上看到一条消息:国际海关和贸易领域的权威专著《海关现代化和国际贸易高速公路》即将出版,作者是美国海关前任副署长麦克 ∙ 雷恩先生。中国海关的现代化历程初始于20世纪80-90年代,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是学习、参考,以及借鉴国际海关领域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最佳做法。当时互联网尚不普及,海关改革和现代化方面有限的参考资料就是国内出访团组的出访报告和带回来的少量纸质介绍资料。摸着石头过河,也得有些参考——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的重要价值,随即按照出版物上提供的号码给麦克 ∙ 雷恩先生发去了传真,做了自我介绍并表达了希望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为中国海关提供现代化参考的意愿。
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麦克 ∙ 雷恩先生热情洋溢的传真回复;又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通过联邦快递寄来的样书,书中还夹着麦克 ∙ 雷恩先生的亲笔信,他欣然同意授权我承担《海关现代化和国际贸易高速公路》的中文版翻译和出版工作。
因一本书结缘,从此我和麦克 ∙ 雷恩先生开启了长达26年的友情之旅,也由此逐步了解到、感受到他对中国、中国海关的一世情谊。
麦克 ∙ 雷恩先生的专著《海关现代化和国际贸易高速公路》1998年由格林伍德出版集团旗下的Praeger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用清晰、简洁、循序渐进的方式揭示了海关通向卓越的路径——国际海关现代化程序(ICM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海关机构实现卓越。可以说,这本书既是麦克 ∙ 雷恩先生个人毕生知识、见解、经验、远见的集合,也是当时国际海关领域的成果汇总。
我是在1998年末到1999年夏天最近一段时间完成全书翻译的。当时我在海关总署下岗分流办公室工作,工作量不大,白天工作期间也可以有些时间用于翻译,再加上晚上的时间,三四个月就完成了全书二十多万字的翻译,又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二校、三校工作。凭借着在海关中专、海关专科积累的专业基础和翻译功底,基本上达到了“信达雅”的要求。那时,互联网起步普及,我也注册了HOTMAIL邮箱账号,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发送邮件向麦克 ∙ 雷恩先生请教,整个翻译过程中我们的往来邮件有上百封之多,彼此之间的了解也逐步增多、友谊也逐步加深。
1999年10月,我通过层层考试、选拔,获得了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海关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奖学金”,即将启程去日本国立琦玉大学大学院政策科学研究科和日本国家政策科学研究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行前,我正式向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海关出版社提交了全部中文书稿。2001年夏天,我收到中国海关出版社包妍编辑的邮件:在时任海关总署钱冠林署长的亲自关怀下,中国海关出版社即将正式出版此书。之后,我又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部译稿重新做了修改、审定。
2001年10月,我学成归国,该书中文版也正式出版,定名《国际物流新概念——海关现代化和国际贸易高速公路》,是中国海关出版社成立后第一本引进版图书。第一版3000册在很短时间内全部售罄,2002年3月又加印了2000册,也在很短时间内销售一空,成为中国海关出版社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市场化盈利书籍。
现在回头看,这本书确实为中国海关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难得的路径参考。在出版后的二十多年中,书中倡导的风险管理、知情守法、主动披露、自动化数据处理、稽查、分类管理等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已经纷纷在中国海关落地实施。即使在现在来看,这本书的内容也丝毫不过时、不落伍。辞职离开海关总署很多年后,我有机会到各地海关出差,经常会有当地海关干部对我说:“秦老师,我们是看着您的书、您的文章学习业务、成长起来的。”
闲暇时,我也总会拿出这本书翻翻看看,重温下内容,也回忆下那段和麦克 ∙ 雷恩先生精诚合作的时光。我会感到由衷的欣慰:他是作者,我是译者,这本书是我们共同为中国海关现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
后来,我辞职离开中国海关,麦克 ∙ 雷恩先生通过邮件、电话,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会我如何在海关和国际贸易咨询领域里发展,从购买设备、租赁场地,到拓展客户、执行项目,事无巨细,他都想到、说到、提醒到,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他鼓励我:“海关,是个值得奉献终身的职业,在私营部门一样能够做出成就。”2015年我入选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2016年我被任命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海关和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我入选世界海关组织私营部门高层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麦克 ∙ 雷恩先生得知后都会在第一时间发来邮件表示真诚的祝贺。
回忆起来,我和麦克 ∙ 雷恩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01年秋天,当时他作为美国贸易发展署(USTDA)聘请的“中国海关现代化项目”高级专家访问北京,为中国海关提供改革建议、为中国海关官员提供业务培训。工作之余,我们游长城、吃烤鸭、喝白酒、聊各国风土人情见闻、谈海关现代化建设,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丝毫没有感到陌生。临别时分,他赠送给我一枚美国国务院定制的国旗徽章,可以别在西装上,他说:“你为中美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贡献,值得拥有它!”这枚徽章我用了很多年。交谈中,他还说自己从年轻时就非常向往中国、喜欢了解中国文化,现在能够有机会为中国海关的现代化建设做些贡献,感到十分高兴。
2002年11月,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DHS),对口岸管理体制、海关管理体制做全面改革,以应对“911事件”发生后的严峻安全态势。我和麦克 ∙ 雷恩先生通过邮件、电话认真讨论了这次机构改革及其可能的影响,并且对未来的中国口岸管理体制——“大部制”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此后我从始至终坚持在各种场合通过文字或语言来宣传、推广这种体制。此后至今,尽管没有全部实现,但从历次机构改革中对口岸管理体制的逐步调整中,已能看到这种“大部制”模式的雏形。
2006年夏天,麦克 ∙ 雷恩先生再一次访问中国,我陪同他在北京、上海、杭州、烟台等地旅行,拜访了海关总署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中国口岸协会等单位。他随时随地、丝毫没有保留地将美国海关的现代化理念、经验、做法甚至是失败教训都介绍给中国同行。应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邀请,他还专程赴秦皇岛为数百名处科级培训学员专门做了海关改革和现代化的专题演讲。整整一个上午,他主讲,我翻译,内容丰富精彩又不失幽默诙谐,结束时全体学员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久久都不愿散去,围着麦克 ∙ 雷恩先生争先恐后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有些疲倦,他还是坚持着一一解答。确实,这样的机会对于基层海关干部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主动披露,是针对守法自律企业实施的容错管理制度。早在2003年,麦克 ∙ 雷恩先生在美国贸易发展署(USTDA)的《中国海关现代化项目最终报告》中,就建议中国海关尽快实施。2013年、2014年,麦克 ∙ 雷恩先生指导我们办公室帮助一家美资全球五百强企业在深圳海关、上海海关进行两次试点,成效很明显,成为中国海关最早的两个主动披露案例积累。项目结束后,我们办公室专门撰写了《立法建议》并提交给海关总署政法司。2016年以后,主动披露制度开始在中国海关实施和完善。
2019年,我们办公室参与编制《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急需部分外国口岸管理体制的资料。我给麦克 ∙ 雷恩先生发了邮件,两天后,我收到他的回复,打印出来的文件有上百页,内容很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要求我们再多花时间进行整理。而且,他还再次对中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科学的、前瞻的、严谨的建议,部分内容都体现在已经公布的《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中。
我和麦克 ∙ 雷恩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9年1月,他邀请我带着儿子、女儿去弗里德里克堡的新家做客,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拜访他的家。一进门,我顿时惊呆了,眼前是满满的中国元素:苏州刺绣、明清风格木雕屏风、兵马俑复制品、北京漆器、唐代仕女图、景泰蓝花瓶⋯⋯各种各样中国元素的工艺品和器物随处可见。他说自己和太太贝蒂都爱中国,从年轻起就喜欢收集和摆设中国器物。我给他带了西湖龙井茶、贵州茅台酒作为礼物,他很高兴,说都是他最喜欢的,要等节日时与家人分享。当晚,我和孩子们住在麦克 ∙ 雷恩先生的家里,我们聊天到很晚,他直白地表达了对川普总统发动对华贸易战的不满和担忧,并反复表示中美两个大国应该形成共识、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来之前,麦克 ∙ 雷恩先生专门发邮件请我帮他带10本《国际物流新概念——海关现代化和国际贸易高速公路》作为纪念,我们拿着那本书——我们的共同合作成果,在他家中的客厅合影。万万没想到,那竟然是我们最后一次合影、最后一次见面⋯⋯
因为一本书,我认识了一个并不普通的美国人,我们跨越了世俗阶层、年龄大小差距、文化差异、地理隔阂,成为难得的“忘年交”,而且这段友谊延续了整整二十六年。这段友谊不单单是个人之间的,更蕴含着麦克 ∙ 雷恩先生对中国、对中国海关、对中国人民的一世情缘——因为爱中国、对中国人民有感情,他用自己的学识、经验、专长,为中国、中国海关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持续的、积极的贡献,谱写了中美合作交流的瑰丽篇章,确实难能可贵。
泪眼婆娑,往事如烟,斯人已逝,但中美友谊之树常青!我也希望余生可以再为中美友谊、交流、合作,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文作者与麦克 ∙ 雷恩先生合影,所持书籍即为《海关现代化与国际贸易高速公路》